現(xiàn)實生活中,每個人都會遇到左右為難時,大抵發(fā)生在拒絕與不拒絕的徘徊之間,這也就是我們常常難以啟齒的“不”。難在什么地方?估計這與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一樣,有人的地方就會遇到此種為難境地。
不敢說“不”時,你再顧慮什么?顧慮不外乎這幾種:擔心影響與對方的關系,不知道如何得體地處理說“不”之后的尷尬,擔心對別人造成傷害,不會使用溫和的表達方式,迫于對方身份等造成的壓力。
每個人的素質和對世界的認知不同,對同一事物的看法、體味也就會不同。日常生活中,有些事情別人只是隨口一問,或者熱情相邀,而對于自己來說卻是極不愿意前往或無法做到的事情,礙于情面、怕傷了對方等等,都是自己內心為別人的著想,卻往往忽視了自身感受和痛苦。
事實上,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,親人、朋友、老鄉(xiāng)、同事有時會向你要求一些事情,而這些要求有的根本就不合理,有的超過了你的能力范圍,總而言之,你的內心是不情愿的。但是,卻擔心別人會因此而不高興,甚至會影響到日后雙方的交往,無奈只好硬著頭皮應承。然而,事后自己卻會因此沮喪煩躁。
比如說上級請你出去喝酒,如果你說個理由不去,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在搪塞、是不識抬舉。而這樣的后果,你會在無窮的猜測和不安中度過一段日子,直到確認上級并沒有生你的氣為止。因此,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,我們每個人都很有必要學會說“不”,但這種“不”并非赤裸裸地拒絕對方,而是學會巧妙地拒絕。
學會說“不”最好的方法是“有禮有力”。所謂“有禮”即有禮貌,就是要盡量照顧別人的權益和情緒,說話用詞要委婉一些,切忌生硬地頂撞別人。所謂“有力”是指有力量,就是你要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想,盡量讓對方知道你內心的不愉快。
學會說“不”并非不尊重對方,恰恰是對彼此的尊重。以直率、坦誠和恰當?shù)姆绞奖磉_你當時的感受,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內心意愿的尊重。力所不能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,如果勉強而為之,不僅不會給對方帶來愉悅,更會加重彼此之間的信任感的破裂,甚至會讓對方失望,得不償失。
因此,學會說“不”其實就是自我維護的開始,而懂的說“不”,也會給予聽到的人積極的暗示,既能夠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專心做該做的事,也使他人能夠意識到你的權利,真正理解并尊重你。